【照片剛好有照到沐子哩】
沐子說:我們如鏡,映照各自的故事。支字片語都覺得好感動哦。有任何心得或想法歡迎至TIWA的留言版給予鼓勵喔!
凌晨終於把顧玉玲的這本「我們-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」看完了,非常引人入勝的ㄧ本…… 故事書?報導文學?傳記?看過一些透過書寫呈現的故事,這本兼具為文筆流暢動人又真懇的好書。
知道顧玉玲是在樂生阿肥的課堂上,帶著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小樹,課堂上的大家叫顧玉玲沐子,有一雙看起來機靈聰慧的眼睛。後來有一次在校園中遇到她,那時候完全還不知道原來她是這麼一個厲害的作家/社會運動者,或許那些頭銜又是ㄧ種隔閡吧,沐子拿了「我要休假移工大遊行」的傳單給我,後來託饅頭的福我以一個湊熱鬧的心態去參加了這場遊行。
我看到許多不同的社運團體,高舉著牌子支持以及參與,在現代化流行時尚的東區街頭,我緊跟隨饅頭穿梭在不同的團體間,這樣一個陌生的場域是讓我害怕的,更心虛讓我無法展放身體的是,我其實並不是太清楚這場遊行最深層的訴求。
看完這本書我就明白了。
沐子用最貼近我們又不失文學美感的敘述方式,讓我們了解了那最接近我們身邊,卻又是始終不願意踏入的ㄧ段段故事,沐子講自己的故事,連結移工們的故事,那些事是我們經常默默參與卻又帶著不同層次標準的感覺去進入的。
我家裡在不同時間曾經請過一些不同的、臨時的移工幫忙打掃家裡,我也曾經間接的聽聞一些關於以雇主角度說道移工的事:
隔壁的王媽媽吃外勞的醋,王爸爸生病外勞煮了一碗雞湯給他喝,王爸爸感動的跟什麼一樣,對小女生超好還會買零食給她吃,好到王媽媽很不開心啊!自己洗衣煮飯那麼多年,也不曾見到他那麼感動過。
這是家庭勞務分工以及關係底下的多重張力,在沐子的書裡面有了相似的經驗。
也聽聞許多申請家務移工的家庭,將移工理所當然的用在家庭的每個角落,或是不能對他太好,不然會得寸進尺不聽話的警告。
我想到以前看過的ㄧ部電影「玫瑰與麵包」,講的是墨西哥非法移工在美國的處境,美國默許許多墨西哥非法移工在各大公司勞動,因為可以盡情的利用與壓榨而不需負擔任何責任,因此警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除非你鬧事否則不會將你遣送回國。
我突然又想到幾年前幫家裡打掃的那個和我同年齡的印尼女孩,平常在醫院裡工作,工作時間好長好長,她說她的錢幾乎都被仲介拿走了,她要努力多賺一點,只好趁假日的時候請認識的朋友介紹一些零工給她。
她說她以前是唸護理的,有一個論及婚嫁的男朋友是老師,她家裡其實沒有那麼的缺錢,她之所以要來台灣工作是因為想要幫家裡蓋房子,在印尼蓋一棟好房子要台幣十萬塊左右,媽媽問她蓋房子要給誰住的呀?她理所當然的道:是給弟弟的房子。那妳呢?她笑笑的沒有說話。
沐子的書勾起我許多曾經短暫的,遇到這些人的回憶,然而我竟算是以非常不同的位置和這些人有過碰撞,讓我感到非常..非常的慚愧。
這本書讓我了解到許多制度是如何不合理,但裡面也有矛盾和擔心,沐子只是把她經驗到的寫了下來,讓我們看到,這其中不只是政策如何理所當然的壓榨移工,就像許多年前政府對台灣勞工的壓榨一般,在這裡,又不只是如此的包含了種族優越、人與人關係多層、雇主和移工的…..,在整個社會結構體制的壓榨下。
★這本書的版稅與獎金是用以支出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的年度經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